当前位置:

苗圃、蒋家山、五马归槽、茅坪古墓群

编辑:redcloud 2013-09-12 12:10:20
—分享—

  苗圃、蒋家山、五马归槽、茅坪古墓群1953年11月,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苗圃、蒋家山两处共发现战国墓7座,东汉墓4座,出土各种古代器物183件。

  战国墓有苗圃发现了3座,蒋家山发现4座。墓结构都为长方形土坑坚穴,有口大底小的,或有带墓道的,填土多为棕红色,底部还填有一层5公分厚的白色青泥。随葬物有三字纽云地龙纹的铜境,有铜剑、铜矛、铜法码、陶鼎、陶壶、陶敦、玻璃壁、残漆盒片等。汉代墓葬共清理砖墓二座,随葬物有布纹陶。有陶灶、陶猪圈、陶仓等。

  在蒋家山清理一座完整的东汉墓,编号4。形制度较大,墓分前、中、后三室,中室之东附一耳室。前室呈长方形,在中室之北,圆拱形顶。墙用砖横砌。基底砖有两层,下层为直铺,上层为平铺,前室之南即封门口,相距72公分处是用直砖斜铺成人字形的格式。中室比各室都大,东附一耳室,西壁有一个砖铺的台,后室与中室相接处高出30公分。出土玉器、金器、银器、铜器、铁器、陶器共88件。较特殊的有:金锭,重约10两,上刻有“净土王”三字,用金丝纽成精美花纹的小椭圆形金珠;有透雕双龙的玉佩;柱上和柱下带有文字的铜爵;铜盒、铜夯、铜钟、铜斛。四方形残漆盒上,周身漆金的三通铜边,漆上刻有二道级精细的龙凤花纹,内套有5个小盒。此外,有许多灰胎的陶器,其中有加黄色釉或带双耳的。

  1981年9月~1982年1月,市博物馆配合基建工程,在苗圃山、五马归槽、茅坪一带共清理古墓56座。

  春秋晚期墓共13座,分布在苗圃墓地。形制均为窄长条形土坑竖穴,壁底不平整,无墓道与龛坑,长宽比例均为1:3。残深在0.6-1米之内,最大长2.66米,宽0.82米,残深0.9米。最小长1.9米、宽0.6米、残深0.6米。填黄沙土、夯筑不实,随葬器物甚少,有陶纺轮2件,铜箭簇2件,铜斧1件,铜匕首1件,玉缓1件,砺石1件。

  战国早期墓共8座,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比春秋晚期墓稍宽,一般长2.5-3米,宽0.8-1.4米,残深3.5米左右。AM4.12有窄二层台和头龛,龛内多置有随葬物。又另设腰坑,其他或有头龛或有枕木沟不等,均无墓道,四壁及台龛较规整,内填黄土至底,略加夯筑,出土陶壶3件,陶罐1件,铜鼎1件,铜矛1件。

  战国中晚墓17座,分布在苗圃山和五马归槽山。形制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四壁光滑平整,长为2.3~3.3米,宽为1.2~2.4米,残深4~7米。一般都有枕木沟,无墓道,壁一角多有脚窝,墓坑内填五花土,夯层20-30厘米,填以0.5米的白膏泥。除保存有残榔外,其他葬具腐烂无存。随葬物品有陶鼎19件、陶敦12件、陶壶13件、陶鬲1件、陶豆18件、陶勺6件。铜器有箭簇1件、戈1件、剑4件、带钩2件、勺1件、镜1件,其他有铁凿1件、料璧1件、料珠1件,料剑琫1件。

  西汉早期墓18座,分布在苗圃山、五马归槽山。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有斜坡墓道,既有墓道,又有窄二层台,一般长2.7~4.1米,宽2.1~3.1米,残深3~4.5米。墓坑填五花土,夯层约为30~40厘米。随葬陶器有鼎25件,盒21件,壶25年,罐88件,缸3件,碗2件,斧2件,甑2件,缿33件,勺2件;铜器有镜3件、滑石壁5件,以及滑石剑首、剑格、梢琫和铜竿两钱、泥竿两钱等。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珠晖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