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晖区发改局供稿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也是我区抢抓机遇、促进发展的关键之年。年初以来,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于早、着眼于实、聚力于干,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发展变化。在宏观环境趋紧的背景下,我区经济运行好于预期,在逆境中实现了今年的良好开局,区域经济运行呈现“开局良好,稳中有进”的态势,但也面临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和隐忧。
一、我区一季度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今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立足于早、着眼于实、聚力于干,将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推进“四化两型”的发展核心和转变关键,在全区着力营造齐心协力抓项目、千方百计谋发展的浓厚氛围,全区经济运行良好,经济基本面向好,但也喜忧掺半。
总量指标方面,衡量国民经济发展综合水平的GDP增长13.3%,高出全市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连续3年保持13%以上的增速,虽然,延续着近年来较快增长的态势,但与去年同期增速14.2% 相比减小0.9 %。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由比上年同期的5.97:62.36:31.67调整为6.05:61.75:32.2,第三产业比重增加,提高0.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5%、58.1%、35.4%,分别拉动GDP增长0.87、7.72、4.71个百分点。生产指标方面,三次产业实现稳步增长,农业增加值增长3.9%,高出上年同期1个百分点;一季度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为9.2%,预计1—4月份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为9.5%,较去年同期比下降近10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达16.7%,高出上年同期9.1个百分点。需求指标方面,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51.3%、16.6%,虽然与上年同期增速基本持平,但如果考虑CPI增幅,实际与上年增速减缓4.1个百分点。质量指标方面,1—3月份实现财政收入2.12亿元,增速保持在31.4%的高位。民生指标方面,城乡居民收入保持比较稳定的增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现4708元、2790元,达到14.6%和18.3%的增速,略高于同期水平;反映通货膨胀水平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5%,比上年全年回落2.6个百分点,比上年12月份回落1.5个百分点,物价上涨势头得到有效遏制。要素指标方面,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3.2%,相比上年同期和全年增速均高出3个百分点左右;贷款增长15.1%,较上年全年14.9%和同期12.5%的增速提高;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33.2%,较上年全年24.9%的增速提升。
二、分析我区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从我区经济总体运行来看,经济基本面向好,但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指标增速回落,经济上行压力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支柱性产业严重缺乏,服务性产业发展缓慢。
多年来我们一直支持盐卤化工、机械制造、酿酒和生物制药等为我区的支撑性骨干产业。可严格来讲这些只能算是我区的几个骨干企业,而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集群。年产值上亿元的仅湘衡盐矿、中钢衡重、中核二七二、中地装备探矿厂、运机等5家企业;年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的裕华化工、天友化工、海联盐卤等7家企业;全区更是没有一家年产值上10亿元的大企业。总的来说,这些企业效益低、能耗高、抗风险能力弱,一旦遇到外围逆境便难以抵御。事实也得到证实了,过去几年工业经济总量一直保持高位增长,但今年一季度,我区规模工业增加值仅增长12.4%,低于全市平均水平4.6%。作为我区纳税龙头企业之一的湘衡盐矿几乎为零增长,增幅仅为0.6%,比上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运机和中钢衡重都不约而同的出现负增长,分别下降51.67%、24.36%。商品批发、零售业本应是我区的优势产业,然而发展不快,规模不大是我区服务业发展的特点,商业城、湘江市场、德泉、天力、三得利等服务业企业虽然起步较早,但是经营理念、硬件设施日渐落后,企业竞争力不强,规模不能壮大,市场日渐萎缩。新的服务企业发展不快,如力丰物流、四方粮库、温州商贸城等,因为种种原因建设进度缓慢,丽波大酒店、珠晖生态公园至今都未实现实物工程量,区位优势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二)固定资产投资后续乏力,经济增长举步维艰。
受宏观经济紧缩政策和后金融危机的影响,主要靠投资拉动方式发展的我区经济更是雪上加霜。固定资产投资回落凸显,尤其产业项目新开工、新投产的和一批在建和续建的发力不够。今年包装、开发、洽谈的项目多,但实际开工的少。一些已经开工的项目,受资金、土地、政策等要素影响,导致工程建设进度缓慢或者还没有开工,如武广新城、船山东路、珠晖生态公园、湘南电网应急抢修中心、湘江东岸南北风光带、耒水防洪堤等项目至今还未动工,湘衡盐矿制盐系统综合节能技改、动物庄园生猪屠宰及深加工等续建上亿元项目基本呈停滞状态。
(三)消费拉动力大幅减弱,财政增收压力增大。
一季度财政总收入增长31.4%,低于全市增幅3.8个百分点,其中一般预算内收入增长38.6%,低于全市增幅13.4个百分点,由于财政欠收,老百姓购买力乏力,一季度商品零售总额虽然增长16.6%,与去年持平,如果考虑物价上涨因素,实际上是负增长。过去几年房地产是我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撑点,由于国家对房地产业宏观调控,我区房地产业受到很大的冲击,许多楼盘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房屋成交量直线下降,一些房地产企业仍在观望,一些新项目没有开建。一季度,我区房地产开发投资1.37亿元,同比下降33.8%,比上年同期回落46.4个百分点,也是近几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商品房销售面积仅1.9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8.3%,相比上年同期回落42.6个百分点。由于受金融危机和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企业外部需求还没有恢复,产品价格仍处于低位,然而企业主要工业原材料、燃料、人工工资等价格还是处于高位,这些因素挤压了企业利润空间,使企业运行成本大幅度增加,企业利润增加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上交税金受到严重影响。
三、准确把握我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及机遇
我区区位优越,境内城乡连体,水陆交通发达,作为衡阳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我区在区位、交通、资源及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一是交通优势。我区京广、湘桂、衡茶吉等铁路纵横交错,衡北编组站以其吞吐量大而成为中国铁路四大编组站之一,京珠、京珠复线、衡炎、衡昆等高速公路四通八达,107国道、东外环线、衡大连接线、衡酃路贯穿南北东西,尤其是武广高铁的开通,带来新的时空距离感,也为珠晖区创造了充满想象的发展腹地。二是资源优势。珠晖区资源丰富,主要矿藏有金、银、铅、锌、煤、盐、高岭土、钠长石等 50 多种,岩盐资源储量约100亿吨,钙芒硝资源储量10亿吨,居长江以南之最富甲中南地区,是湖南省规划建设的盐及盐化工基地。开发潜力巨大。区内水资源也非常丰富,湘江、耒水环抱全境,水质达到国家三级饮用水标准,有水库 13 座,中型电站一座,年发电量 8000 万千瓦时。三是工业优势。作为衡阳的老工业基地,我区的工业基础相当雄厚。二七二核工业是我国第一座工艺流程完善、能处理各种不同矿石和生产多种铀产品的大型铀水冶纯化工厂,也是我国重要的生产核纯级铀氧化物的纯化厂,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成功提供了合格的核原料,承担着国家核工业发展的重任;中钢衡重,探矿机械制造、金星叉车等机械企业实力雄厚,运输机械技术含量之高,产业规模之大甚称亚洲前三;雁峰酒业和天之衡白酒是衡阳白酒业唯一的生产基地,并迅速成长为衡阳当地主流白酒品牌,年销售上亿元。四是文化资源。珠晖是衡阳文化的发源地。汉高祖置酃县于酃湖,翻开衡阳建城史的首页。境内至今保存完好的珠塔朝晖、湖东书院、回民清真寺、天子坟、彭玉麟公馆、欧阳故居、湘军水师大营、唐家私塾、湘南学联等文化遗址展示了珠晖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我区拥有以珠晖古塔等名胜为代表的历史古迹景点系列,以湘南学联等革命旧址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景点系列,以酃湖水上度假中心、白鹭湖生态休闲园等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为代表的绿色休闲景点系列,是衡阳市档次最高、品种最多、规模最大的旅游休闲胜地。借助我市被列为全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并荣获“国家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有利契机,对我区发展现代服务业势必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
四、浅析当前我区经济形势的应对策略
当前,我区宏观经济增长呈现趋稳向好的基本态势,但受国家房地产调控,银行准备金率仍维持在20.5%的历史次高位,国内油价进入8元时代、旧的刺激消费政策基本退出等生产要素带来的种种影响,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如何在逆境中求发展,要保持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任重道远。
(一)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切实助推产业提质升级。
抓住当前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充分利用经济转型带来的有利时机,切实做好转方式、调结构这篇文章。首先要重点抓好盐卤化工、机械装备、酿酒业等优势产业,倾力为企业在土地、资金、资源、技改、创新发展环境等方面提供方便,尽力帮助中钢衡重、运机、华意、鸿虎、中盐天友、裕华化工、天之衡、雁峰酒业等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形成具有规模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形成。要依托工业园区,整合资源,抓好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发展。以装备制造、新型能源、电子信息、食品加工、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为主攻方向,突出发展“高”、“精”、“尖”的产业,不断提升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努力向高效益、高质量、节能低碳方向发展。要强力推进工业园区水、电、路、气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配套功能,以优良投资环境吸引高端人才、高端项目落户珠晖,提升园区集聚能力。二要发展特色农业。我区农业农村工作紧紧围绕强基础、抓项目、保增长、出亮点的目标,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农业生产逐步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农业结构要由过去以种粮为主、形式单一的传统农业向“三高”农业、休闲农业等现代化农业发展。三要结合我区实际,努力实现宜居、宜业、宜游“三宜”目标。要借助我市被列为全国 “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并荣获“国家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有利契机,我们要全面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在招商引资、立项、政策引导、财政资金支持、基础设施配套、人才培训、社会保障等方面大力扶持三产业发展,努力提升餐饮、宾馆、休闲、旅游、信息、物流、房地产等三产业品位和档次,强力推进湘江风光带南北段、耒水风光带和酃湖新区建设,打造形成具有规模和竞争力的生产、生活集散中心。
(二)推进项目建设力度,带动我区经济迅速发展。
项目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载体,是全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也是推进珠晖建设、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对项目工作的认识,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科学创新地对项目进行谋划,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要在项目的谋划上要认真按照“思路出课题,课题出规划,规划带项目”的工作链条,深化项目前期研究,突出规划的引领作用,提高项目前期质量。抓住国家产业调整振兴政策和市场取向,拓宽视野、拉高标杆,积极谋划一批市场容量大、成长性好、产业链条长、拉动作用大、科技含量高的重大项目。当前,发展不充分是我区最大的矛盾和问题。要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适时包装、策划一批项目,抓紧国内外后危机时代生产要素加速转移整合的机遇,围绕我区优势产业、集聚区建设,主攻世界500强和央企,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关联度紧、成熟度高和上下游项目,加大跑省进京力度,全力争取项目政策和资金,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建成一批大企业,构建装备制造、盐卤化工、酿酒业、核材数条产业链,力争每个月都有重大项目入驻我区。还要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特别是做好水、电、路、气、厂房、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白沙、松木工业园一些优惠政策过江,提升工业园区发展平台。
(三)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全区上下要形成“人人当业主,个个抓项目”的良好氛围,按照“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原则,对项目进行针对性服务、全程控管,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对各类在建项目要加紧推进,督促检查,争取早日竣工;对已审批项目要抓紧落实,尽快开工建设;对已上报待批的项目,要加大衔接力度,争取尽快审批立项;对正在做前期工作的项目,要认真做好协调引导,完善相关手续,加快报批进度。要优化施工环境,严格依法依规办事,反对地方保护主义,在征地拆迁、办理证件手续等方面,都要为业主方所想所急,千方百计为他们排忧解难,坚决杜绝强买强卖,强行揽工,漫天要价的现象发生,及时解决工程施工所遇到的各种矛盾和困难,促进重点工程顺利实施。要为项目单位在用地、信贷、用工、物流、项目施工等方面提供便利,为项目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加强项目服务,建议建立项目110制度。在项目引进、手续办理、矛盾协调、项目监管等方面各职能部门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保姆式”服务,严厉查处“索、拿、卡、要”等违法行为,为前来投资和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来源:珠晖新闻网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