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家园,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能不能完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能不能带领群众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一、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需要务实精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保障,始终是政府的中心任务。经济的停滞、社会的贫穷不仅不能带来和谐,而且可能导致动荡和战争。政府必须发挥经济调控职能,坚持不懈地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通过发展经济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有效整合各种社会力量,保持整个社会的稳定有序。要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机制,为社会发展提供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基础和生存环境,尽可能减少因环境污染、资源破坏对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
二、协调利益关系,体现社会公平,需要务实精神。“水不平则流,人不平则鸣”。 和谐社会的实质是利益关系平衡,全体社会成员公平享受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实现社会公平。公共部门要以公平正义作为制订政策的价值标准,充分考虑各阶层社会成员的利益诉求,促成各方利益大体均衡,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利益均衡机制。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初次分配要讲效率,也要注意因机会不均等带来的不公;再分配要注重公平,着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逐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形成既有合理差别,又保持相对公平的利益分配结构。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资源的合理共享,缓解社会差距的扩大,使社会结构更趋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政府对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完善公共服务法律体系,依法保障公共服务支出的稳步增长。
三、培育社会组织,开发社会资本,需要务实精神。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许多复杂的利益冲突都是通过社会组织之间的谈判、协商、妥协来解决的,社会组织成为政府和民众之间的缓冲器。政府要加强各类社会组织的培育,加大对社会服务项目的投入,推进非营利部门的发展,充分发挥非营利部门在提供社会服务中的作用。政府社会管理部门要逐步从兴办事业的角色中退出来,专心承担社会事业行业管理的角色,把兴办社会事业的责任转移给社会。充分发挥社会团体、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使社会管理成为以政府为主导、社会组织为中介、社区为基础、公众广泛参与的互动过程。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大力弘扬正确的荣辱观,着力构筑社会信用系统,增加社会公信程度,降低社会运行成本。
四、缓解矛盾冲突,维护社会稳定,需要务实精神。当前,我国存在诸多社会矛盾,处理不好,矛盾就会激化,社会就可能动荡。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工作,及早发现矛盾,及时进行调处。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矛盾纠纷。建立健全有效的矛盾疏导机制,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防止人民内部矛盾激化。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结合起来,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健全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保障机制。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五、加快政府转型,提高行政效率,需要务实精神。切实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管理方式要由直接从事经营管理活动向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转变,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转变。要制定公共服务规划,努力提高公共产品的总量和质量,使公共服务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不断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公共需求,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目标。引导公民参与立法过程,最大限度地吸纳民意,平衡与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使政府的立法真正反映民意。完善政府行为的监督机制。建立和完善信息公开发布制度,提高市场主体依据政策信息自主决策能力。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政府及公务员必须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把政府各项行政行为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加快改革现行干部人事制度,把公共服务指标纳入考核体系,使广大群众的评价成为影响干部升迁的重要因素。要加强政风建设。切实提高各级政府和公务员的公共服务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政府公务员队伍。
来源:珠晖新闻网
编辑:redcloud